中国政法大学

报刊:《中国政法大学校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赵天红:把最好的留给学生

    摘要:赵天红:把最好的留给学生 开栏语: 他们以品德为先,似春蚕吐丝,如蜡炬成灰,言行皆为学子典范;他们以教学为本,甘伏三尺书案,乐执一寸粉笔,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多年来,学校里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们。他们无怨无悔地躬耕于三尺讲台,把对法大、对事业、对学生的无限热爱化作忘我的工作热情、精湛的教学水平和优良的师德师风,也以此奠定了法大今日之基业。通过《中国政法大学校报》开辟的“教师素描”专栏,让我们一同来阅读这些真实鲜活的故事,感受法大教师的别样风采。  赵天红,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刑法学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兼职律师,北京市海淀区优秀律师,优秀法律援助律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北京市律师协会刑法专业委员会委员。1990年开始在中国政法大学工作。2018年获评“北京市师德先锋”称号。主讲刑法学(总论、分论)、刑法案例研习课程、刑事法律诊所课程、网络犯罪概论。  站在法大讲台上的20多年里,赵天红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尊重学生、尊重学术,开办刑法诊所、带队参加北京市模拟法庭,她所希望的,是把最好的东西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  承担“诊所”重任,注重实践教学谈到教学中印象最深的经历,赵天红首先想到的就是刑法诊所。对她而言,诊所课已经不仅仅是一门课,而是当成了一个“事业”去做。  2010年,刑事司法学院负责教务的老师跟赵天红沟通,希望能由她主要负责,开设一门诊所课,这与她之前的想法不谋而合。赵天红回忆说,刚开始的时候热情满满,但不知道该怎么做,于是就到处取经,两期诊所下来基本有了眉目,之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访问学者一年,很多时间是在法学院与学生们一起上诊所课,对诊所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正是从诊所课上,她开始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生活,与大家近距离接触,谈学习、谈生活、谈未来。  赵天红一直认为,法科教学应将法学实践教学放在很重要的位置,空谈法学理论而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学实践教育,学生参加工作后将很难适应司法实务部门的需要。诊所课正是实现这一目标极好的方式,利用自己从事律师工作了解司法实务工作之所长,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信仰,使赵天红担起了刑法诊所的重任并且逐渐将刑法诊所课程上成了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授人以渔,发挥榜样作用蔡元培先生曾说:“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推而广之,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优秀的教师。秉着这样的理念,赵天红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好的教师,然后才能去更好地教育学生。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教育学生的目的就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教师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都会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只有自己做好了,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自己多年的律师、教学经历中,赵天红也有很多很多想要留给学生的建议。  首先,学习氛围很重要,她一直鼓励同学们在学习中建立一些学习小组。其次,她鼓励同学们在大学生活中更多地进行社会实践,放宽自己的眼界。此外,她认为,没有必要凡事都去探寻所谓的正确答案。在教学中,她更喜欢讲一些争议性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没有正确答案,在同学们的学习中更多地去关注思考的过程,自己选择信赖的观点比追求标准答案更好,而这样的思考也更能推动法学研究的发展。  把最好的东西给学生“现在的社会法治风气有待逐渐改进,如果我们仅仅一味地摇旗呐喊,或者通过几个甚至几十个、几百个律师的努力可能收效甚微。而做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在授课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让一批批毕业生们带着他们的理想和信念融入到将来的法学实践工作中,并逐渐影响周围的法律人,这将是一个净化法治环境的很好的途径,虽然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的积淀,但我相信总会有所收获。所以我很荣幸我能够成为一名法学教师,能够在讲台上通过我的努力为我国的法治建设尽微薄之力。”赵天红这样描述让她选择从全职律师回归教师岗位的原因。  同时,因为父母双方都是教师的缘故,赵天红比常人更深刻地明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她说,“知识谁都可以教,但我希望,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能把知识以外的,最好的东西,给他们。”此时,赵天红的眼睛里,泛起的是一片温柔的涟漪,一种母性的光辉从她的身影里慢慢晕染开来。  从赵天红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梁任公先生所讲述的,最苦中的最乐。在她的眼里,责任是教师这个行业最重要的品质,对学生,对学术,对同仁,都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他们负责,这样才无愧于站在讲台上的每分每秒,无愧于自己的职业。  (本文内容由法学院2017级本科生张晓逸根据《赵天红:负责良师 暖心益友》《赵天红:“向高处立 就平处坐 从宽处行”》进行整理。)

  • 中国政法大学与雄安新区开启全面战略合作

    摘要:中国政法大学与雄安新区开启全面战略合作   本报讯 3月28日,中国政法大学与雄安新区全面战略合作会议在河北雄安新区成功召开。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傅首清等雄安新区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了会议。我校党委书记胡明,校长黄进,副校长时建中、李秀云以及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胡明指出,雄安新区热血沸腾的建设风貌进一步坚定了中国政法大学融入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决心和信心。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为雄安新区法治建设做贡献是应尽的职责。他强调,学校参与了自建校以来几乎国家的所有立法活动,引领国家法学教育的创新、法学理论的革新和法治思想的更新,代表国家对外进行法学学术和法治文化交流。就法学而言,学校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与优秀的师生,有能力、有意愿服务雄安新区法治建设。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关注和重视学校的发展,这种关注不仅是对学校的关注、对法治人才的关注,也是对依法治国的关注,学校将进一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五三讲话”精神,加强法治人才培养,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投身雄安新区法治建设。  黄进阐释了双方合作的各项事宜。他指出,中国政法大学长期以来致力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雄安新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大事,中国政法大学高度重视并愿意对雄安新区法治建设提供相应支持。他强调,法律是治国之利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雄安新区建设典范城市,离不开法治保驾护航,更需要树立法治建设标杆;同时,加强法治高端智库建设,转换体制机制、完善运行模式,推动雄安新区法治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提升科学研究和公共服务能力也势在必行。他认为,普法宣传教育是雄安新区提高法治水平的基础性工作,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法律意识,对于提升雄安新区法治建设意义深远。  双方进行了充分的合作交流后,陈刚强调,国家大事,人人有责,中国政法大学支持雄安新区法治建设,政治站位高远,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表现。中国政法大学对于雄安新区的关注,是学校的一项重大行动和重大决定,雄安新区对与中国政法大学的合作充满期待。他指出,雄安新区打造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势必要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做好顶层设计,做到依法治区,打造法治样板;加强科学研究、搭建学术平台能够为雄安新区树立示范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普法宣传教育更是迫在眉睫,尽快培养雄安新区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培植雄安新区法治DNA,吸取法治建设教训,避免法治建设弯路,走好法治的每一步台阶,将引领雄安新区人文社会建设,为雄安新区城镇化、现代化、信息化提供强有力的全方位支持。  目前双方已达成多项合作内容,未来将全面展开落实,共同推进雄安新区法治建设。(新闻中心)

  • 法大37个项目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

    摘要:法大37个项目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   本报讯 2019年度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评选结果已于3月28日揭晓,在全国资助力度和项目数全线缩紧的大背景下,我校仍有37个项目获批进入资助列表,获批资助名额76人,资助项目涵盖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瑞典、奥地利、瑞士、西班牙、俄罗斯、斯洛文尼亚、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北美、欧洲、亚洲多国名校的法学、管理学、哲学、法学、管理学、哲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成绩喜人。  为进一步推动国内高水平大学与世界知名大学及机构的合作,促进多元文化交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满足国家急需专业、学科领域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国家留学基金委于2012年开始设立“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资助交流生的往返国际旅费、交流期间生活费。我校于2013年首次申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之后连续6年获批项目数量逐年增加,获批受资助本科生名额位居全国高校前列,稳步走在本科生国际交流的“第一方阵”。我校还应邀于2018、2019年国家公派留学工作培训会上作主题发言,分享介绍“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的组织实施经验。  近年来,学校教务处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以我校第八次党代会战略部署为蓝图,以“开放式、国际化、多科性、创新型”的办学目标为指导,坚持以国际化人才培养为导向,不断加强本科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通过支持学生交换、海外实习、参加国际会议、国际比赛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赴境外学习交流机会,鼓励更多的学生“走出去”,开拓国际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  目前,2019-2020学年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学生选拔正在进行,此外我校还有40余个“校级交流项目”分布于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可供学生选择。下一步,我校将进一步加大本科生国际化人才培养投入力度,努力培养符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要求的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科学精神、国际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优秀本科生。(教务处)

  • 图片新闻

    摘要:图片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政法大学与雄安新区开启全面战略合作

   期次:第984期      


  本报讯 3月28日,中国政法大学与雄安新区全面战略合作会议在河北雄安新区成功召开。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傅首清等雄安新区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了会议。我校党委书记胡明,校长黄进,副校长时建中、李秀云以及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胡明指出,雄安新区热血沸腾的建设风貌进一步坚定了中国政法大学融入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决心和信心。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为雄安新区法治建设做贡献是应尽的职责。他强调,学校参与了自建校以来几乎国家的所有立法活动,引领国家法学教育的创新、法学理论的革新和法治思想的更新,代表国家对外进行法学学术和法治文化交流。就法学而言,学校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与优秀的师生,有能力、有意愿服务雄安新区法治建设。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关注和重视学校的发展,这种关注不仅是对学校的关注、对法治人才的关注,也是对依法治国的关注,学校将进一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五三讲话”精神,加强法治人才培养,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投身雄安新区法治建设。
  黄进阐释了双方合作的各项事宜。他指出,中国政法大学长期以来致力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雄安新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大事,中国政法大学高度重视并愿意对雄安新区法治建设提供相应支持。他强调,法律是治国之利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雄安新区建设典范城市,离不开法治保驾护航,更需要树立法治建设标杆;同时,加强法治高端智库建设,转换体制机制、完善运行模式,推动雄安新区法治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提升科学研究和公共服务能力也势在必行。他认为,普法宣传教育是雄安新区提高法治水平的基础性工作,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法律意识,对于提升雄安新区法治建设意义深远。
  双方进行了充分的合作交流后,陈刚强调,国家大事,人人有责,中国政法大学支持雄安新区法治建设,政治站位高远,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表现。中国政法大学对于雄安新区的关注,是学校的一项重大行动和重大决定,雄安新区对与中国政法大学的合作充满期待。他指出,雄安新区打造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势必要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做好顶层设计,做到依法治区,打造法治样板;加强科学研究、搭建学术平台能够为雄安新区树立示范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普法宣传教育更是迫在眉睫,尽快培养雄安新区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培植雄安新区法治DNA,吸取法治建设教训,避免法治建设弯路,走好法治的每一步台阶,将引领雄安新区人文社会建设,为雄安新区城镇化、现代化、信息化提供强有力的全方位支持。
  目前双方已达成多项合作内容,未来将全面展开落实,共同推进雄安新区法治建设。(新闻中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政法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056次访问,全刊已有9265968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