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

报刊:《中国政法大学校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那些年,我在昌平读大学

    摘要:那些年,我在昌平读大学 开栏语:不知不觉,时间的齿轮已经步入2019。今年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北京政法学院恢复招生的第40个年头。1979年,复办后的北京政法学院,迎来了第一批学生。从蓟门桥艰辛复办,到昌平新校拓荒耕耘,从法律系蹒跚起步、规范建设到院系调整、统筹推进,从学校探索前进、改革调整到新世纪跨越式发展,倾注了法大全体师生校友的心血和汗水。在纪念法大前身——北京政法学院恢复招生40年之际,本版报纸特开辟“政法往事”栏目,通过新媒体、校报等渠道向师生校友征稿,共同回忆心中的法大,分享那段意气风发的青葱岁月。(图/田哲源)  我的大学在昌平。她的全称是中国政法大学,英文名称:China&&University&of&Poltical&Science&and&Law。  那时我就是一个学法的普通小青年。告诉别人我们学的是文科,似乎没人相信,也许在许多人印象里文科生应该是斯斯文文、文绉绉的,可我们不太是,我们血气方刚、明辨是非、嫉恶如仇;有人说我们说话语速太快,让人一下子反应不过来;也有人说我们走路姿势太正让人无法模仿;还有人说我们应该把“难得糊涂”四个字贴在床头,每天背它几十遍,可这些我们都做不到。因为,语速快说明我们语言逻辑条理清晰、思维敏捷,必然要“先声夺人”;走路太正是因为我们自走进法大校门就懂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一步都要迈得正走得直;每一次老师讲解案情剖析案例,我们分分钟都在认真听讲,丝毫不敢懈怠,哪敢糊涂?  曾经怀着对故宫红墙碧瓦的无比向往,来到首都北京上大学。梦想着可以畅游天坛北海、近观博雅塔仰望清华园;梦想着可以随意走出校门,站在北京城气派的街道上看车水马龙和人来人往;梦想着去宏伟壮观的古建筑旁膜拜如雷贯耳的解说词,震一震我晕晕乎乎的脑神经;梦想着…...&&&&那些年的夏末秋初,几辆北京“骊山”大客车载着我们,驶出西客站,穿过长安街,穿过海淀区,穿过繁华喧闹的北京城向着西北方向驶去,路两边的柳树杨树,田埂庄稼地齐刷刷向后退去,不知走了多长时间,随着一声刹车声,昌平终于到了,中国政法大学也终于到了。这一刻隐隐闻到一股好闻的汽油味。  昌平的天很蓝,夜晚天上星星也很多。这里不缺水,十三陵水库就在旁边,这里也不缺山,学校后面就是绵延不断的蟒山和军都山,风吹过来,还会感觉到阵阵泥土散发出来的土腥味。我知道自己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但怎么也不相信自己在北京城,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自己竟然爱上了这所学校,也喜欢上了这个空旷空灵空气清新的昌平县。  记得自己一度万分愤懑,因为太过孤寂,总想下课后一个人跑到军都山下看落日晚霞观风起云涌;法大三个食堂吃了个遍又悄悄与几个同学或室友去对面石油大学换换口味。昌平是安静的,法大是安静的,慢慢地我也学会了安静,安静地看书,安静地听老师讲课,安静地欣赏蓝天上游荡的白云,安静地幻想着自己以后的人生小未来。其实,安静挺好的!  我们的学校很小,甚至小得有点袖珍,但她给我的感觉却是辽阔的。城里的学校很多也很大,但是,总觉得令人压抑,大门口不是一个挨一个的喧嚣商店,就是数不清的人流和灯红酒绿,感觉无论你多么努力,走啊走,怎么也走不出那些人声鼎沸、闹闹嚷嚷的纷繁杂乱。而站在法大校园里,当我仰望无垠的夜空和满天星斗、当我手托“香腮”遥望近在咫尺的军都山上如血残阳温润的天际才发现,原来自己向往的那些就在法大的上空。出了法大有限的大门走向的是一片无垠和无限的浩瀚,我知道这里有山有水有旷野有田埂有无羁无绊的舒畅。其实,法大很好!  每到星期六心就不在学校、不在课堂,因为,想进城看看外面精彩的花花世界。一大早便和三五同好在南门等车,等啊等啊,终于从东面缓缓驶过来一辆加长版的老式公交车 ----&这就是传说中的345支·线,而后牛车似的慢慢启动一路颠簸途经水关、南口,北沙滩、小汤山,西三旗、回龙观,约近两个小时左右的车程,终点站德胜门总算是到了,哥几个如同初出巢穴四处觅食的小狼一般东瞅瞅西望望,瞬间消失在熙熙攘攘的滚滚红尘中……一年又一年,老师们每天都是早出晚归乘校车往返于昌平和北京之间,他们很忙很累也很辛苦,但他们没有忘记和忽略路这头嗷嗷待“育”的我们,他们在带给我们知识的同时还带来了一份执着与感动。距离不仅产生了美还沉淀着一份份谆谆真情,它伴随着悠悠岁月持续地散发着淡淡清香。  法大,赐予我们很多很多,在这里我们挥别幼稚和天真,开始学会接受生活给予我们的种种挑战。  人的一生中很多时候感性与理性不可避免地同时存在。但,法科的我们将感性的冲动深深地藏在理智的背后。的确,有些时候我们很冷静,甚至冷静的有些“冷漠”,理性的过于精细以致让许多人觉得难以接近,其实我们只是在分析中衡量,也在衡量中分析,因为我们坚持真理,不自欺欺人也不伪装自己,对自己负责更要对他人对社会负责。我记得,毕业季一位校领导在毕业典礼上意味深长地说: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要走向社会,多数同学将要从事公安、检察、审判、律师和其他司法行政工作,你们手握生杀予夺大权,劝你们头脑一定要清醒,疑难复杂棘手事情要慎之又慎。是啊,我们信念坚定作风严谨,因为公平正义早已浸透灵魂,我们就是这样,也必须这样,的确,我们也喜欢这样的人生准则。  刚柔并济的人是幸福的,苦乐交织的人生是完满的。  那些年,我在昌平读大学,这将是我人生旅程中最值得纪念和回忆的一段难忘岁月,一定的!

  • 政法往事

    摘要:政法往事   一九七八年,冰雪消融,我们迎来了中国民主与法治的春天。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北京政法学院,一边复办一边着手准备招生,终于在1979年迎来了复办之后的第一批学生。  从蓟门桥的艰辛复办,到昌平新校的拓荒耕耘。这里是每一个法大人为期四年甚至更久的家,时间的缝隙里满是欢笑,青春的拼搏挥洒着汗水,无论身处何处,这个校园里曾经发生的故事和故事里熟悉的人们仍随着岁月静静地流淌,不曾远去。  40年过去了,那段意气风发的青葱岁月是每位法大人的独家记忆,慢慢拼凑,好像可以掀开法大的过去窥探一隅。  如果你正有此意,就来与我们一同分享关于法大的那些珍贵回忆吧!或许是那些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老师们;或许是曾经朝夕共处,现在天各一方的同窗们;或许是法大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不复存在的教学楼;也或许是读书和思考的快乐、填满热血与激情的生活。如果在文字之余附上照片,那我们一定更加欣喜,因为这更加直观地向我们展现了法大的一幕幕过去。  在纪念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北京政法学院恢复招生40周年之际,学校党委宣传部,现面向全体法大人,征集40年来,你与法大之间的故事。  征稿对象:全体法大师生校友征稿内容:  1、北京政法学院恢复招生40周年以来,你与法大的故事;2、定格法大回忆的照片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  征稿时间:即日起至5月10日投稿邮箱:fadanews@cupl.edu.cn(文/高语泽 图/陈韵如)

  • 己亥新春的美丽风采

    摘要:己亥新春的美丽风采———老干部联欢会亲历记   喜欢听这首歌:“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退休后,我参加了老干部的一些文艺活动,尤其是参加一年一度的老干部春节联欢会,特别开心。  己亥新春来临之际,居住在昌平校区的老年朋友200余人,欢聚一堂,举行了“政法离退休社团昌平总协会、政法社区迎新春联欢会”,我作为观众和演员,参加到集体活动中,感受到老年朋友团聚的温馨和喜悦。  演出开始,主持人闪亮登场,身穿黑底红花中式服装的男士唐长存、身穿深蓝色连衣裙的女士陶彩燕倾力配合,展示了别样的风采,“大家好,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让我们用歌声畅想未来,用舞姿描绘精彩……”。  丰富多彩的节目轮番登场,老年演员尽显美丽风采,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在屋内回荡。  喜庆的歌舞是一道视觉盛宴,舞蹈队的姐妹们,穿起鲜艳的民族服装,翩翩起舞,动作优美,充满朝气。体育舞蹈《恰 恰恰 卡路里》,快乐的节奏,快乐的旋律;蒙古族舞蹈《鸿雁》,热情奔放;藏族舞蹈《吉祥热巴》,潇洒激扬。  模特表演《政法风采》,身穿蓝旗袍白上衣的姐妹们,迈着优雅从容的步伐,款款走来,展示了美,也展示了年轻和活力。  作为诗歌爱好者,我参加了两首诗歌的朗诵。我和陶彩燕女士充满激情地朗诵了诗歌《春天的邀请》,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年:“40年潮涨潮落,40载风起云涌,我们共同走过了 40个从春到春的行程……来吧,来吧,请365个好日子排着队的来吧,请接受春天的邀请。”我和另三位姐妹朗诵了《读中国》:“在东方,有一条腾飞的巨龙,在东方,有一个巨龙的民族;在东方,有横撇竖捺的方块字;在东方,大写的方块字里,让我们和世界一起读中国……”  此次联欢会上,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最受青睐,杜晓梅、唐长存、贺永生三位老师演唱《智斗》,把阿庆嫂的机智,胡传魁的愚笨,刁德一的狡猾,表演得惟妙惟肖。蔡恒诚演唱《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展示了新四军战士的豪情壮志。国粹传统剧目也得到了展示,杜晓梅演唱京剧《贵妃醉酒》的优美唱段《海岛冰轮》,刘德祥伴奏。  身穿云南少数民族服装的孙会华,演奏了葫芦丝《美丽的金孔雀》。声音婉转动听。联欢会还专门请到了北京愉悦电吹管乐队,演奏了《我爱祖国的蓝天》《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唐长存、叶明敏演唱音乐剧《二泉吟》的插曲《胡琴说》,贺永生老师激情独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压轴节目是交谊舞《月亮船》,漂亮的舞裙,美丽的舞者。八位女士表演,一位男士焦玉学老师加入了进来,起到了绿叶衬红花的作用,和谐的舞蹈,别样的风趣。  充满喜庆的老干部联欢会,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自娱自乐的表演,展示了老年朋友的才华!期待新的一年,我们的活动更加多姿多彩!

  • 图片新闻

    摘要:图片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些年,我在昌平读大学

   期次:第984期   作者:●法大95级 吴建军   查看:48   



开栏语:不知不觉,时间的齿轮已经步入2019。今年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北京政法学院恢复招生的第40个年头。1979年,复办后的北京政法学院,迎来了第一批学生。从蓟门桥艰辛复办,到昌平新校拓荒耕耘,从法律系蹒跚起步、规范建设到院系调整、统筹推进,从学校探索前进、改革调整到新世纪跨越式发展,倾注了法大全体师生校友的心血和汗水。在纪念法大前身——北京政法学院恢复招生40年之际,本版报纸特开辟“政法往事”栏目,通过新媒体、校报等渠道向师生校友征稿,共同回忆心中的法大,分享那段意气风发的青葱岁月。(图/田哲源)
  我的大学在昌平。她的全称是中国政法大学,英文名称:China&&University&of&Poltical&Science&and&Law。
  那时我就是一个学法的普通小青年。告诉别人我们学的是文科,似乎没人相信,也许在许多人印象里文科生应该是斯斯文文、文绉绉的,可我们不太是,我们血气方刚、明辨是非、嫉恶如仇;有人说我们说话语速太快,让人一下子反应不过来;也有人说我们走路姿势太正让人无法模仿;还有人说我们应该把“难得糊涂”四个字贴在床头,每天背它几十遍,可这些我们都做不到。因为,语速快说明我们语言逻辑条理清晰、思维敏捷,必然要“先声夺人”;走路太正是因为我们自走进法大校门就懂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一步都要迈得正走得直;每一次老师讲解案情剖析案例,我们分分钟都在认真听讲,丝毫不敢懈怠,哪敢糊涂?
  曾经怀着对故宫红墙碧瓦的无比向往,来到首都北京上大学。梦想着可以畅游天坛北海、近观博雅塔仰望清华园;梦想着可以随意走出校门,站在北京城气派的街道上看车水马龙和人来人往;梦想着去宏伟壮观的古建筑旁膜拜如雷贯耳的解说词,震一震我晕晕乎乎的脑神经;梦想着…...&&&&那些年的夏末秋初,几辆北京“骊山”大客车载着我们,驶出西客站,穿过长安街,穿过海淀区,穿过繁华喧闹的北京城向着西北方向驶去,路两边的柳树杨树,田埂庄稼地齐刷刷向后退去,不知走了多长时间,随着一声刹车声,昌平终于到了,中国政法大学也终于到了。这一刻隐隐闻到一股好闻的汽油味。
  昌平的天很蓝,夜晚天上星星也很多。这里不缺水,十三陵水库就在旁边,这里也不缺山,学校后面就是绵延不断的蟒山和军都山,风吹过来,还会感觉到阵阵泥土散发出来的土腥味。我知道自己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但怎么也不相信自己在北京城,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自己竟然爱上了这所学校,也喜欢上了这个空旷空灵空气清新的昌平县。
  记得自己一度万分愤懑,因为太过孤寂,总想下课后一个人跑到军都山下看落日晚霞观风起云涌;法大三个食堂吃了个遍又悄悄与几个同学或室友去对面石油大学换换口味。昌平是安静的,法大是安静的,慢慢地我也学会了安静,安静地看书,安静地听老师讲课,安静地欣赏蓝天上游荡的白云,安静地幻想着自己以后的人生小未来。其实,安静挺好的!
  我们的学校很小,甚至小得有点袖珍,但她给我的感觉却是辽阔的。城里的学校很多也很大,但是,总觉得令人压抑,大门口不是一个挨一个的喧嚣商店,就是数不清的人流和灯红酒绿,感觉无论你多么努力,走啊走,怎么也走不出那些人声鼎沸、闹闹嚷嚷的纷繁杂乱。而站在法大校园里,当我仰望无垠的夜空和满天星斗、当我手托“香腮”遥望近在咫尺的军都山上如血残阳温润的天际才发现,原来自己向往的那些就在法大的上空。出了法大有限的大门走向的是一片无垠和无限的浩瀚,我知道这里有山有水有旷野有田埂有无羁无绊的舒畅。其实,法大很好!
  每到星期六心就不在学校、不在课堂,因为,想进城看看外面精彩的花花世界。一大早便和三五同好在南门等车,等啊等啊,终于从东面缓缓驶过来一辆加长版的老式公交车 ----&这就是传说中的345支·线,而后牛车似的慢慢启动一路颠簸途经水关、南口,北沙滩、小汤山,西三旗、回龙观,约近两个小时左右的车程,终点站德胜门总算是到了,哥几个如同初出巢穴四处觅食的小狼一般东瞅瞅西望望,瞬间消失在熙熙攘攘的滚滚红尘中……一年又一年,老师们每天都是早出晚归乘校车往返于昌平和北京之间,他们很忙很累也很辛苦,但他们没有忘记和忽略路这头嗷嗷待“育”的我们,他们在带给我们知识的同时还带来了一份执着与感动。距离不仅产生了美还沉淀着一份份谆谆真情,它伴随着悠悠岁月持续地散发着淡淡清香。
  法大,赐予我们很多很多,在这里我们挥别幼稚和天真,开始学会接受生活给予我们的种种挑战。
  人的一生中很多时候感性与理性不可避免地同时存在。但,法科的我们将感性的冲动深深地藏在理智的背后。的确,有些时候我们很冷静,甚至冷静的有些“冷漠”,理性的过于精细以致让许多人觉得难以接近,其实我们只是在分析中衡量,也在衡量中分析,因为我们坚持真理,不自欺欺人也不伪装自己,对自己负责更要对他人对社会负责。我记得,毕业季一位校领导在毕业典礼上意味深长地说: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要走向社会,多数同学将要从事公安、检察、审判、律师和其他司法行政工作,你们手握生杀予夺大权,劝你们头脑一定要清醒,疑难复杂棘手事情要慎之又慎。是啊,我们信念坚定作风严谨,因为公平正义早已浸透灵魂,我们就是这样,也必须这样,的确,我们也喜欢这样的人生准则。
  刚柔并济的人是幸福的,苦乐交织的人生是完满的。
  那些年,我在昌平读大学,这将是我人生旅程中最值得纪念和回忆的一段难忘岁月,一定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政法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185次访问,全刊已有9299113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