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

报刊:《中国政法大学校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关于疫情之所思

    摘要:2020年的春节,一场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阻击战在华夏大地打响了。我不禁重新翻开了书柜里的《鼠疫》,其描写了一个城市在突发鼠疫后人们封闭城市、抗击瘟疫的故事。我们的生活常...

  • 图片新闻

    摘要:听说,法大很小,简简单单的校园很快就会走完;听说,法大也很大,阳光照耀下的每一处都有不一样的风景。当前,法大师生还在家静候、科学防疫,在这特殊时刻,你是否想念法大的校园?是...

  • 在书本和电影中邂逅小惊喜

    摘要: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书里的“黄金屋”“颜如玉”蠢蠢欲动,电影里的玛蒂尔达、杀手也坐不住了。快来看看被禁足在家的法大学子,都在书本和电影中邂逅了什么惊喜吧。最近在看的书是《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书本和电影中邂逅小惊喜

   期次:第1022期      查看:42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书里的“黄金屋”“颜如玉”蠢蠢欲动,电影里的玛蒂尔达、杀手也坐不住了。快来看看被禁足在家的法大学子,都在书本和电影中邂逅了什么惊喜吧。
  最近在看的书是《四世同堂》,很厚的一本书,适合长时间阅读。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看类似题材的书,比如《家》《春》《秋》《京华烟云》等。看多了自然会有对比,《四世同堂》里有深受父母影响最终堕落为日本特务的招弟,《京华烟云》中就有坚韧宽容的木兰;《家》里有麻木软弱的老大觉新,《四世同堂》中就有虽担一家责任但勇于抗争的长孙瑞宣。在最近的阅读过程中,有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我们必须像一座山,既满生着芳草香花,又有极坚硬的石头。”这是当时抗日战争爆发前钱默吟告诫瑞宣的话,现在看来依然直击心灵。
  ———刑事司法学院19级 俞馨叶中外文学名著导读课的赵文彤老师为我列了个课程书目。不知道从哪本开始读起的我,眯着眼睛抽了一本———是加缪的《鼠疫》。隔离期间,家乡的疫情防控还算到位,战“疫”工作倒也顺利;再加上我一直隔离在郊区家中,也未曾感受到太过强烈的恐惧。《鼠疫》,却让原本安逸的我身临其境了一场空前惨烈的瘟疫。
  那是一段可怕的时光———冰冷的高墙将相爱之人分隔两地;无情的病魔让无辜的孩子在痛苦与痉挛中挣扎着死去;妇人像受伤的狼那般哭嚎着,拼尽全力阻止医生带走自己的未婚夫;忙碌得已然麻木的医护人员,早已在连轴转的高强度工作中丧失了感知疲惫的能力。人们在分离的悲痛惶恐中度日,却又怀着对死亡的恐惧挥金如土。无措的人们先是恐惧着、怨恨着;然后哭泣着、放纵着;到后来,连最渺茫的希望与情感的能力也随着巨大焚尸炉上日夜不停冒出的浓烟滚滚地去了。
  书还没读完,猜不透故事的结局是悲是喜,但是我已挣扎在书中这场巨大的灾难中了。每每从故事中清醒,不得不感恩平静、安稳的生活。
  ———光明新闻传播学院19级 陈妍燕这个长假我看了不少书,有文字优美的,有思想深刻的,但当我提笔想要写时,想到的第一本书却是最近重温的一本儿时读物———《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小木屋系列的第一本。讲述的是住在大森林的小女孩罗拉一家的生活,是个简简单单但动人的故事,充满着烟火气息。做奶酪、腊鹿肉、枫糖和打猎、种菜,即使在书中时代背景下并不优渥的生活却充满了让人向往的童话气息。生活,在一个孩子眼中处处充满乐趣,打动我的也正是这份天真赤诚的对生活和世界的热爱与善意。———刑事司法学院19级 何晔《霍乱时期的爱情》本为马尔克斯的名著,后亦改编为电影,作为一本在大多数人眼中的纯爱情小说,甚至还带着一点不雅的意味,竟能获得世人极高的评价,实属不易。其深度虽不能说是触手可及,但也不难发觉,似乎每一句言语都能动人心魄。生命、爱情、伦理、传统、阶层,一切因矛盾燃烧而成的战争,那样胶着,那样不堪入目而又发人深省。合上书,感觉从一个看不见的世界穿越回来,那样荒谬难测,又那样真实可感。
  ———刑事司法学院19级 吴永平原本只是冲着“世界第一美少女”的噱头才去看的《魂断威尼斯》,不料因为《魔山》栽进了托马斯·曼的大坑,结果书看完了,电影却看不下去。爱、美、死亡,《魂断威尼斯》是“实至名归的水晶多棱体”,对美的奢求带来毁灭性的死亡,美少年塔齐奥仅仅只是一个象征美的符号。向美索取的越多,便越加自取其辱,让人们不满仅将欲望附加于荧幕上,过度的索求造成的不仅仅是一个伯恩·安德森的灾难,需要我们思考的还有很多。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19级 童雨萱不得不说,小成本电影真的香。印象较深的《恐怖直播》《忌日快乐》连同最近的《饥饿站台》,或正因小成本,异常务实,拳拳到肉。评论中有人提到《饥饿站台》类似 2008年11分钟的加拿大电影《下一层》,它们始于饕餮盛宴,历经层层下坠,终于底层炼狱。片中架空世界隐喻极其丰富:食物象征社会资源,人攫取食物的吃相令我想起《七宗罪》开篇“暴食”死状,令人作呕但又引人悲悯;堂吉诃德式的男主惨死,理想战败,人性的光辉只跃动了一下,随之,黑暗无边;333层阶级,上层规则制定者的变态,中层管理人的不知情,下层“人”的相食,每层两人表示竞争,或说弱肉强食;666人寓意“地狱”,不同肤色暗示种族;“和平抗议”失败应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暴力无可避免地牺牲渴望拯救的人。这些内容让我觉得并不遥远,就像泰戈尔不仅有《飞鸟集》,也有“老虎并不吃老虎,只有人用人养肥自己。”,畸形的体制下不会有幸存者,哪怕试着,做点什么,而非仅暗中祈祷不堕入深渊。
  ———光明新闻传播学院19级 黄云琦“爸爸是个没什么用的男人,但遇到事情一定会挡在你们身前。”电影《误杀》的结尾是李维杰的一段独白。女儿遭迷奸,母亲失手杀人,父亲为保护家人利用蒙太奇手法掩饰其罪行,故事的跌宕、气氛的渲染、灵魂的叩问,电影出彩之处不胜枚举,但结局却无限令人深思。那被雨水冲刷的棺材中安静摆放着“替罪羊”,像极了失去法律保护的无辜者,无数次我们叩问自己,李维杰不去自首与家人岁月安好,这样的结局似乎更加大快人心,可多少次我们看到的,是《嫌疑人X的献身》中石神在监狱得知靖子自首时“仿佛正呕出灵魂”的嘶吼,是《全面目击》中即使林泰说“我会死在龙背墙下”也无法阻止的真相的暴露,是李维杰在媒体前的忏悔。许是为了心中的良知,许是为了平息国家的暴乱,许是为了人间的正义,但压垮李维杰的最后一个稻草,或许也只是那一张小女儿为获得奖励涂改分数的试卷。真相的残忍之处有时就在于此,掀开或是掩埋,都将是伴随一生的痛苦。李维杰只是选择了最无愧于心的那种。———刑事司法学院19级 袁元我最近在看的一部电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电影的背景是文革时期的北京,讲的是来自部队大院的一伙年轻人在迷茫和热烈中挥洒的青春。在理想主义的光芒下,每个平淡的生活场景都展现出朝气和希望,历史的画笔为他们的成长涂上了明亮的底色。钻烟囱、打群架甚至图谋不轨,这些糊里糊涂的事情似乎被蒙上了某种神圣的怀旧色彩。当昔日的少年成长为大人,神色写满空虚和疲惫的中年人带着笑容,熟练地拔起“人头马”的软木塞子,酒香洋溢在加长豪华林肯的车厢里,繁华的北京在车窗外向后退去。浪漫的理想在现实面前幻灭,就只剩下历史的风依旧在这个时代吹着。———商学院19级 林逸之《流感》,13年的一部灾难电影,不巧为2020年作了伏笔与注脚。致命感冒病毒爆发与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使平静的世界受到了纷扰,在生存面前文明社会与礼仪建构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影片以艺术的夸张手法刻画出一座现代化的发达都市里,人类回归到本能的适者生存的状态,就像一幕滑稽离奇的荒诞剧,流感之下有视人命为草芥的政治博弈,有自私自利的哄抢与损人利己的行为,但这些自私因其“不单纯”反而让人心生悲悯。为了解救感染的女儿,医生盗取正在研发的疫苗,疫情初期面对专家的警告,地方官员瞒而不报咄咄逼人,一座城市沦为乱葬岗,甚至连飞过上空的鸟都没有生存的权利,那是一个比现实恐怖百倍的世界,却值得引起我们的深思。其实上帝的视角与理所当然的评价,只因我们虽身处其中却并未亲历,当换位思考时,一切的指难苛责便有了答案。———刑事司法学院19级 孙达越是闷在家里,越是渴望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脉脉,越是期盼巷子里再次响起欢快的笑声。于是我又一次打开了《请回答1988》,熟悉的片头曲一跳出来,就像一粒一粒金光璀璨的珠子,洒满了阳光,唇边的弧度也自然而然地弯了起来。
  《请回答1988》是热闹和熟悉,是温情和美满,是成长和经历。适合找一个没有人的下午,桌子上堆满了小零食和快乐水,天色更是昏暗一点最好,拉上窗帘抱着电脑,盯着屏幕,时不时炸开几声傻笑。快乐的德善,温柔的阿泽,别扭的狗焕,聪明的娃娃鱼,懂事的善宇,可爱的珍珠,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那个他和她。一晃而过的童年,马不停蹄的青春,就这样鲜活地展示在银幕上。看到相似处会心一笑,看到沮丧处若有所思,昨日之景不可留,心中细细的褶皱被温柔地抚摸,仰头看看昏暗的天色,也能期待着明天明媚的阳光了。毕竟,能从生活的褶皱里找到糖果,该是多么甜蜜的滋味。———法学院19级 曹睿
V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政法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16232次访问,全刊已有9299046次访问